讀The Wild Blue,十一章中有三章是:訓練,學習飛行,在戰鬥中學習飛行。
基本訓練,每個擔起重任的人,都必須先是學員。
要戰爭勝利必須付上代價!充足的訓練是必須投放的代價之一!
進深的訓練,專項的訓練,小組(個人、埋身)的訓練。
跟教官學習飛行,看著圖片中的教練機,後座是教官,前座是學員。帶學員飛上高空,降落地面......就是用生命去培育的訓練 (強烈地衝擊我心)。
小組式的輪流駕駛,使各人能從其他學員的錯誤中學習。不單從教官身上學,同學也是我們學習的對象,失誤也是我們學習的機會!
在戰鬥中學習飛行,以老兵(正機司)帶新兵(副機司)。跟更有經驗的正機司學習,怎樣與整隊維持隊型,怎樣射擊......
這一段給我震撼最大,要成為能擔起重任的人,必須經過「足夠」的訓練,但永沒有人能在學院裡獲得「足夠」的訓練!我們必在職學習,或者說必須踏足真實的職場、戰場才開始「真正的學習」!每一次的任務都是我們的學習,經驗才會真正累積。
之後一次次任務......密友的衣服掛著,卻等不到主人回來的消息......他們仍要一再坐上戰機出發......他們操來的技能,他們繼續飛行的勇敢,都給我很多感動。
我有一段時間很喜歡買這類書,不想當英雄,也不是對二戰歷史或軍旅特別好奇;它們比讀領導學的理論更刺激,實實際際去讀一個走過戰場的故事,有血有肉有淚有溫度的故事。更真實地學到很多訓練的智慧,克勝環境、奮進的激勵。
正著手增強小組長訓練,這書給我的震撼,不時浮現。正巧,我也全新嘗試,帶著一個小隊去從事重整、寫指引、實實際際落到各小組中解難,正正是在職的訓練。事情還有很多難處,要求我們更多的付出......我們卻越走越起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