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賽亞在烏西雅崩的那年,在神面前自請奉差,領受託付。但在約坦作王的十六年間,神沒有藉先知說話。先知未得神的默示,就不去說什麼;第六章很榮耀的異象,強的經歷,但他安靜順服在神的時候,等候神的話臨到,要奉神的名而去服侍。
這寂靜的十六年藏有很寶貴的信息:
- 先知的忠誠:他雖領了職,卻不急著去幹,先知首先是要忠誠地傳神的話,有神的話才去傳。
- 約坦行神看為正的事,卻不入耶和華的殿(代下二七)。是因父親的經歷而懼怕?神不要因懼怕的順從,這不是真「敬畏神」,不是真順服。
- 只行外表的正事,卻不到神面前親近神,不是真正的走神的道。(參詩十六7-9,11;二七8)
- 不尋求神的面,沒有神的話。就算外在強盛,百姓仍行敗壞的事;他兒子偏離了神的道。離了神,不常在主裡,真不能作什麼(約十五5)。
- 在賜下以馬內利的預言之前,神沉默了,一段只殿的上門,不要神的時代。正好預示主降生前兩約之間沉默的四百年。
若人只維持聚會,或只保有基督徒的自稱,卻失去與神的關係。神不能向這樣的心說話!
若人自以為是,要以自己的方式活,不禱告,不要神管,像以色列心士師時代,神的言語就稀少(士二一25,撒上三1)。神在等在找忠信的人,能聽到祂聲音的人,那怕是一個孩童。一直都不是神不想說,是人不想聽,不聽,聽不到了。
神就因人的不信而一直沉默退出嗎?不!